-
加快森林增长建设美好安徽
- 时间:2024-02-03 来源:nba官网买球 人气:
本文摘要:四级同创描绘美好安徽绿色画卷森林是人类的摇篮,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在城镇化、工业化大潮加速推进之际,森林已成为广大城乡居民升级的生态需求,人们更加关注森林,渴求绿色。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自2004年起大力倡导的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唱响了建设城市森林的主旋律,激励起江淮儿女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安徽的雄心壮志。 从锁定目标,到收获惊喜,同创共建、凝心聚力,安徽人民用勤劳与智慧描绘出江淮大地最新最美的城市森林画卷。
四级同创描绘美好安徽绿色画卷森林是人类的摇篮,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在城镇化、工业化大潮加速推进之际,森林已成为广大城乡居民升级的生态需求,人们更加关注森林,渴求绿色。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自2004年起大力倡导的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唱响了建设城市森林的主旋律,激励起江淮儿女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安徽的雄心壮志。
从锁定目标,到收获惊喜,同创共建、凝心聚力,安徽人民用勤劳与智慧描绘出江淮大地最新最美的城市森林画卷。四级同创,汇聚建设城市森林强大动力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打造经济、文化和生态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目标,2012年9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决定开展森林城镇创建活动,确定到2016年,争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5个,省级森林城市(县、市、区)20个、省级森林城镇(乡镇)300个;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创建一批森林村庄。
自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镇和省级森林村庄汇成四级同创,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吹响了安徽城市森林建设的进军号角,江淮大地处处绿潮涌动,森林进城入村、森林沿路绕水、森林覆岗上岭、森林与城市交融相伴,森林如雨后春笋在江淮大地延伸拓展。2013年,池州市率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现了全省创森零的突破;2014年,合肥、安庆市再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5年,黄山、宣城市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此外,淮南、六安、铜陵、滁州、宿州等五市已加入创森行列,全省60%以上的设区市已经或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同时,全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9个、森林城镇252个、森林村庄1809个。统筹推进,奏响建设城市森林最强音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创新促创建,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项目整合、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城市森林建设。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将创建任务纳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目标管理范围,确定各级政府作为创建主体,层层分解目标,落实创建任务,实行目标考核。二是坚持规划引领。
按照省级总体规划,各地立足当地城镇村庄实际和林情特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城镇村庄统筹规划,优化森林布局结构,统筹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我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镇的市、县,全部聘请国家或省级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创森规划。三是坚持政策激励。
省里明确规定,将创森的造林绿化任务一并纳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补助范围,并对实现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城市的市、县,省财政分别奖补100万元、50万元;省级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由各市、县分别给予奖补。各市、县认真抓好政策落实。
宣城市对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分别奖补50万元、20万元和5万元。淮南市对每个森林村庄奖补20万元。四是坚持多方投入。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整合各类涉林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据初步统计,全省各级财政投入城市森林建设资金约30亿元。同时,实行市场运作,通过招商引资、招标承包、反租倒包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投资造林。太和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两年内县级财政投入4亿元,带动企业投入10多亿元。
五是坚持全民动员。以身边增绿和共建共享为主题,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各级党政领导带头参加。全省同步组织开展八一林、青年林、巾帼林、工会林等创建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
3年来,全省共营造各类纪念林基地3994个。与此同时,坚持环境治理、绿化先行,生态建设、森林为主的原则,全省相继组织开展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城镇绿化提升行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六是坚持质量标准。
省里先后研究出台了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考核验收办法,制定印发了相关技术导则和标准,持续开展万名林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活动,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创森质量。为防止创建过程中出现大树进城现象,省里明文规定,对于栽植胸径20公分以上大树的,在森林城市考核验收中实行一票否决。绿满江淮,城市森林梦想照进现实安徽城市森林建设走过四年奋进历程,成效显著。一是加快了城乡绿化步伐。
全省大力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三大造林工程,四年累计完成新造林840多万亩,为建设生态强省打下坚实基础。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城镇绿化提升行动以能绿则绿、泥土不露天为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见缝插绿和身边增绿,江淮大地上处处都能感受到森林增长的浓厚氛围。
二是构筑起城市生态保护绿色屏障。大力营造环城林、护城林和城市片林,重点发展城市景观林、水源涵养林、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各类公园绿地,森林向人口集中区域延伸挺进。
对城市周边的石质山开展绿化攻坚,共完成石质山造林34万亩,矿山复绿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增强了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安徽提出每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的市、县,至少新建一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
对于创建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也因地制宜地营造成片林。四年全省新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38处,全省森林和湿地公园总数已达112处。同时,加强对城市周边森林的景观改造,改人工纯林为混交林、改单层林为复层林、改同龄林为异龄林,着力提升森林景观。四是促进了民生林业发展。
林业产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高效经济林、苗木花卉、森林旅游蓬勃兴起。2014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2510亿元,位居全国第八,连续数年增幅超过20%,全省农民林业收入持续保持年均10%以上增幅。五是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以创建为平台,发展城市森林,依山兴林、傍水建绿、引林入城,山、水、田、林、城互联互通,交相辉映,激发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爱林护绿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同创共建,已在江淮大地上蔚然成风,形成浓厚氛围。(安徽省林业厅)合肥:江淮崛起锦绣森林城作为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合肥,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森林城建设规划,开启了绿色追梦之旅。2010年,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范围大规模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短短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53%提高到30.23%,2014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坚持不懈的创森大行动,让历史上曾经缺林少绿的合肥实现了向江淮锦绣森林城的华丽转变。造林绿化实现跨越发展。统筹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加快绿色城市、绿色屏障、绿色村镇、绿色长廊四项建设,全力实施森林进城围城、森林沿河沿路、森林覆岭、森林环湖、森林入村五森工程,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绿化新格局。2010年2015年,全市完成造林117.8万亩,是十一五时期造林面积的7倍多。
城区绿化水平全面提升。采取规划兴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措施,5年新增和提升城区绿化6000万平方米,建成大型公园游园、广场绿地、生态景观带210处,营造城市道路绿化带1500公里,实现了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共绿地12.9平方米。森林网络体系覆盖城乡。在道路、河渠沿线,大力建设宽幅森林生态廊道,构建了翠环绕城、林带穿境、纵横交错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新建450公里高速公路森林长廊,以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为牵动建设全长160公里、宽50200米的环巢湖森林生态景观长廊。目前,合肥建成了遍布城乡的森林长廊4000多公里,主干道路、河渠绿化率达95%以上。森林生态屏障更加完善。经过20多年努力,在主城区周围4000平方公里范围内,构建了四个大型森林圈。
一是以环城公园绿带为骨架,建成了全长8.7公里、3000亩景观林的核心城区森林圈。二是建成了穿越城区全长50公里、1万亩景观林的高压廊道森林圈。三是建成了全长106公里、面积达30万亩的近郊围城森林圈,在主城区形成6个单体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
四是依托山区森林、林苗基地、江淮分水岭脊线区域、环巢湖区域,建成了总长260公里、森林总规模达60万亩的远郊屏障森林圈。宣城:让森林拥抱山水诗城宣城,山水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山水诗城。
2012年初宣城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决策,以森林为主体打造山峦叠翠皖东南,水墨诗韵新宣城。全市上下协力奋战,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彰显绿色生态优势,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等一系列生态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生态环境,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03%,活立木蓄积量增至2961万立方米,全市创森取得了丰硕成果。城市森林工程凸显城林相融。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精心实施中心城区森林体系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水岸绿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15项重点工程,坚持绿上添绿、全城披绿、提质增绿、全面护绿,不断提升城市森林建设水平。
创建以来,全市共新增公园绿地198万平方米,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3平方米,乔木种植面积占绿地面积的72.66%,街道树冠覆盖率达27.02%。森林生态工程实现森林围城。开展创森四年来,全市完成新造林51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近3个百分点。
全市有3个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已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5个、森林村庄93个,绿化达标村庄242个;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6.81%,分散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29.93%。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形成协调发展的农村森林生态系统,将中心城市紧紧拥抱其中,实现森林围城。森林通道工程构建城乡绿网。
大力开展绿色通道生态网络建设和三线四边绿化提升行动,全市4728公里公路网林木绿化率达96%。在青弋江、水阳江等河流沿线和南漪湖、宛陵湖等湖泊周边,大力建设水土保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4.7%,基本实现了林水相依。依托全市路网、河流水系、生态湿地等建成点、线、片、环相结合的森林生态廊道,实现了城乡交融的绿化格局。据专业机构测算,宣城市森林和湿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达909亿元,人均享有生态福利3.2万元。
池州:森林增长促进绿色跨越池州拥有佛山九华,山川秀美、风光绮丽,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城市。2011年池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推进造林增绿、见缝插绿、城乡扩绿,打造山水环绕、景观优美、充满活力的江南绿色新城。2013年,池州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安徽省首个成功创森的城市,并在该年度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促进了池州的绿色跨越。
创森工程绿满城乡。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大力度投入,构建一核、四级、三区、多点的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全市绿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11亿元,实施了217处重点绿化工程,共栽植乔灌木1300多万株,花草370多万平方米,道路绿化400多公里,新增人工造林24万亩,全市有林地面积增至69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16%。
新增城市绿地600多万平方米,绿化河流5条,改扩建市县级公园41个。城市绿地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7.9%,净增2.3个百分点。
生态福利百姓共享。构建起全市完整的森林网络体系,形成了城市绿色屏障,山川尽绿、林水相依、林城相依的如画风光随处可见。随着绿地面积的大幅增加和绿化档次的提升,池州特色魅力进一步彰显,山、水、林、城、路五位一体,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森林的固氮、释氧、保持水土、缓解热岛效应等生态功能日益显现,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几年均达365天。据评估,全市806万亩森林和323万亩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达600多亿元。池州环境质量在中东部地区首屈一指。绿色经济活力倍增。
创森成为池州林业发展的助推器,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财政增长、生态增优。随着林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在良好投资环境的鼓励下,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被引入池州,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林牧、林茶、林药、林旅等多种经营模式和森林旅游、花卉、苗木、毛竹等主导产业加速壮大。目前,全市已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20家,拥有省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72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
201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01亿元,农民林业收入年均增幅达10%以上。安庆:创森收获生态民生红利以黄梅戏之乡著称的安庆市,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既有巍峨高山,也有绵延丘陵和广袤平原、众多湖泊。2010年初,安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山水田林湖统一治理,城乡绿化一体化推进,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
2014年安庆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四载春华秋实,创森活动给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生态民生互促共进。安庆市将森林城市理念融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在广大城镇乡村大力开展基地建绿、身边增绿、见缝插绿,积极营造工程林、景观林、产业林,加快城乡绿化美化和森林质量提升步伐。
四年时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04.1万亩,完成建成区绿化面积1.88万亩,建设环城林带0.96万亩,新增绿化达标城镇59个、绿化达标村庄260个;完成道路、河流等森林长廊建设1056公里;新建、改建农田林网折合造林面积2.62万亩,完成植被恢复0.66万亩,森林提质82.5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血防林、长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61.5万亩,完成速丰林和高效经济林基地造林52.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99%,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率40.9%,比2010年增加1.93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26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了1.56平方米。兴林富民贯穿始终。
安庆在创森工作中突出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兴林富民这条主线,结合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出台一系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财政金融支持、配套政策等方面全力扶持林业产业发展。近来年,经济林果、木本粮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林浆纸一体化等林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全市已建成原料林基地143万亩,板栗基地30万亩,毛竹基地28万亩,杨树基地60万亩,油茶基地4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0万亩,涌现出山里郎、金天柱、龙眠山、岳西翠兰等一大批绿色知名品牌。全市每年森林生态旅游接待游客230万人次以上,产值近15亿元。2014年,安庆市林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初步实现了由林业大市向林产强市的跨越。黄山:大美森林铸就魅力之城黄山因林而美,打造绿满城乡、文明和谐的美丽城市是黄山人的不懈追求。
2012年初,黄山市委、市政府启动创森之旅,全力打造山水相依、城林交融的森林城市风光,使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黄山最鲜明的标识,探索了一条生态与文化交相辉映、森林与城市互融共进的创森新路。经过4年努力奋战,2015年黄山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组的核查验收,40项创建指标全部达标,部分超额达标,创森让今日黄山更加美丽,更加精彩。旅游城市形象更加靓丽。
绿满城乡、处处皆景已成为现实,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2.9%,市域内大气质量和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一类标准,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殊荣,并成功入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城乡绿化网络更加健全。4年来,全市创森累计投入资金48.55亿元,建设绿色质量提升点1278个,绿化道路1581公里,建成6个省级森林城市、31个森林城镇和258个森林村庄;全市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3870万立方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提高到4.01立方米/亩;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8平方米。森林生态体系更加完备。
生态保护得到全面加强,森林生态网络更加巩固。近年来,全市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和主要森林病虫害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1和0.3以下,黄山风景区连续35年无森林火灾。在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排名中,黄山市位居中国生态城市竞争力第二位。
森林生态文化更加繁荣。大力传播和弘扬生态文化,第八届中国竹文化节在黄山成功举办,古树名木得到全面保护管理,《黄山古树名木》丛书已编辑完成。徽州山林保护民俗、古村落水口林等多个森林生态文化专题研究取得成果。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爱绿植绿护绿理念已植入新黄山的文化基因。
大美森林将伴黄山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生态文明,全面推进中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制定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国家森林城市申报办法》。为积极倡导中国城市森林建设,激励和肯定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成就显著的城市,为中国城市树立生态建设典范,每年在全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国家林业局向创建达标的城市进行表彰授牌。
截至2015年11月,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6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安徽省目前已有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5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淮南、六安、铜陵、滁州、宿州市正在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20132015年全省森林创建成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5个:池州市、合肥市、安庆市、黄山市、宣城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9个:黄山区、宁国市、颍上县、祁门县、桐城市、岳西县、青阳县、霍山县、肥西县、太湖县、相山区、蒙城县、颍州区、铜官山区、繁昌县、广德县、绩溪县、屯溪区、休宁县。
◆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52个。◆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809个。◆创建森林长廊示范段4555公里。
本文关键词:nba官网买球,加快,森林,增长,建设,美好,安徽,四级,同创
本文来源:nba官网买球-www.drvanjelis.com
相关文章
-
中国绿色时报11月11日报道(记者雷欢)11月8日,中国经济林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四届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张...2024-02-02 06.02.01
-
4月15日下午,学校在综合办公楼11楼会议室开会贫困地区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18年贫困地区工作,表扬定点贫困地区工作“先进设备团队”和“先进个人”...2024-02-02 06.02.01
-
由黑龙江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全省女职工中积极开展的以“展出才艺、修养品德、提高素质、汇聚力量、前进发展”为主题的“女职工文化艺术主题活...2024-02-02 06.02.01
-
国家森防指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严峻旱情
国家森防指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严峻旱情下森林防火工作中国林业网5月24日讯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森林防火和火灾扑救工作...2024-02-01 06.02.01 -
江西省林业厅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首次命名表彰100个县为“全国绿色小康县”、99个村为“全国绿色小康村”、...2024-01-31 06.01.01